台灣東北角蘊藏很多原生蕨類,其中《雙扇蕨》是最引人注目的蕨類
但雙扇蕨有一門很遠很遠的遠親---《燕尾蕨》
她的身世背景絕對不亞於雙扇蕨的演化傳奇
只是她不像雙扇蕨那麼臭屁,喜歡招蜂引蝶到處眉目傳情
當你和她擦身而過,也許無動於衷
心中沒有任何感受,因為,她長得太稀鬆平常了!
時至今日,經過二億年歲月的更迭,棲地環境的改變和衝擊
燕尾蕨依然未曾改變,保留二叉分支的古老基因代代繁衍
除非賞蕨的功力夠深,否則她難以得到一般人的青睞!
十多年前,第一次在野外見到燕尾蕨,平靜的心湖,未曾激起任何漣漪
多年後,再次審視燕尾蕨,已徹底翻轉過往的認知
如今,每一次不期而遇,面對燕尾蕨心底都有著一份無法言喻的尊敬和感情
只因她,有著不平凡的身世,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物種
燕尾蕨,血液裡流著二億年前的古老基因
在侏儸紀時期就活躍在地球的蕨類森林之中
石炭紀之後,板塊開始飄移,環境產生急遽變化
她不像後續出現較進化薄曩蕨科蕨類,為了爭一席之地
在進化的過程一再基因改造,搏命的演出,展現絕代風華的華麗外表和氣質
努力讓孢子四處大量漂散,達成傳承後代的使命
燕尾蕨,因而成為跟不上時代潮流的L﹒K﹒K
在物競天擇的自然淘汰下,逐漸凋零
如今,族親已全部滅絕,全世界只剩唯一的物種
燕尾蕨散沙型的孢子葉
三億年來,蕨類演化的過程裡,在自我保護的防衛機制裡,幾乎徹底繳械
唯一例外的是《刺柄碗蕨》,滿身多刺,刺爬爬,到處攀爬肆無忌憚的擴展地盤
燕尾蕨細小的葉柄,禁不起大風大浪的擺盪飄晃
單葉的羽片也未曾進化成花枝招展,羽片變化多端的近代蕨類
還保留原始的風貌,單純質樸,套句現代術語,不懂得包裝自己!
燕尾蕨多藏於背風陡峭的山壁
走在東北角的森林裡,必須特別去留意尋覓,才有可能見到她的芳蹤
燕尾蕨,像是一位孤獨的隱士,多藏於背風陡峭的山壁,安靜優雅的挺立著
不討喜的外型,很難獲得一般人的青睞!
但,幽微低調的感性味道,獨樹一格!
在我眼中,她的營養葉和孢子葉以及燕尾的整體造型
無形中飄散出些許禪風的味道,細細品味後韻味十足,令人倍加愛憐!
從熱帶到暖溫帶的氣候都可以看到她的蹤影
台灣和日本的燕尾蕨與東南亞、大陸的燕尾蕨最大的不同是
台灣的燕尾蕨安份守己,不愛劈腿,燕尾分叉的型態極為少見
那是台灣的地理位置界於熱帶的北界,溫帶的南沿,很多物種的外型都有點走鐘
才會與熱帶的燕尾蕨,不盡相同!
在大陸,他們把她稱做全緣燕尾蕨,以區別原來的燕尾蕨!
學術專家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大堆理由,永遠扯不清!
雙扇和燕尾的背景充滿神秘感
雙扇--華麗招搖,燕尾--神祕低調,行徑南轅北轍!
這對失散億萬年的宗親,靠著現代科學DNA技術才得以相認
如今同時併入雙扇蕨科,只是委屈了燕尾蕨
沒辦法,「以貌取人」這是人類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