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野蠻過渡到理性的社會,生物從簡單過渡到複雜的生態
無時無刻處在競爭的環境裡,從而孕育出各種傳奇,超越時空,無遠弗屆!
二疊紀後期,一顆來自外太空的彗星,翻轉了地球生物的命運
此後,蕨類和種子植物的競爭,一刻也不曾停歇過!
四百萬年前,台灣從太平洋西岸隆起,高山、溪谷、河流、丘陵、平原
複雜的地理環境,可以容納高原、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物種
因此,來自亞洲大陸、中南半島、東北亞三方的物種
藉著氣流的飄送,進入台灣島內相互競爭搶奪地盤!
排灣三叉蕨
在台灣的蕨類世界裡,低海拔的亞熱帶環境,南北區域的蕨類物種差異極大
盤據在南部的三叉蕨科熱帶蕨類,如影隨形,稱霸一方,走到哪裡隨時觸手可及
但在越過北迴歸線之後,熱帶蕨類種類逐漸稀少!
在南部,稀鬆平常的《排灣三叉蕨》
居然以極不平凡的姿態,少量出現在惠蓀林場!
讓蕨士另眼相待,嘖嘖稱奇!
如以蕨類物種的歧異度來衡量惠蓀,實在不怎麼樣!稀鬆平常
看似平淡無奇的惠蓀,卻隱藏了幾味令人驚艷的蕨類良方
猶如蒙上神秘面紗的阿拉伯女郎,遙遠的招喚各地的蕨士旅人
一般蕨士很難逃過她的眉目傳情,只爭遲與早而已!
走進惠蓀,感覺環境景觀並不迷人,是一座非常人工化的林場
早期,惠蓀林場留給我的印象,一如一杯白開水,平淡無奇
而在我的蕨類版圖裡,幾乎是空白的一片
唯一能引起我的興趣是惠蓀的鎮山之寶---《蘇鐵蕨》!
蘇鐵蕨
我很好奇的是,為甚麼蘇鐵蕨幾乎只落腳在惠蓀?
縱然在我走過松風山步道,親眼目睹它的生長環境之後
我還是摸宰羊,看不透奇中的奧妙之處
在惠蓀看蕨類有兩條步道,就是松風山步道和青蛙石步道
這兩條步道的難度和物種豐盛度卻是極度反差!
往松風山的步道是一條步步高升而平坦的天堂路
一路穿梭在乾燥的二葉松林下,粗曠的風采,散落在林中
沿途幾乎見不到蕨類的蹤影,走來令人乏味
直至稜線,在步道兩旁才出現蘇鐵蕨零零落落的蹤影
烏毛蕨科的蘇鐵蕨,全世界只有一屬一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大陸
孢子能一路從中南半島飄送到台灣
定居在惠蓀,脫離原生地的生存環境,實在是異類!
第一次見到蘇鐵蕨,我有點懷疑,到底是蘇鐵蕨還是台灣瘤足蕨?
因為都是一群小學生,還未生出粗短的主幹,外觀極似台灣瘤足蕨!
青蛙石步道是一條坎坷的小徑,一路陡下北港溪,沿路之個不停
需要一點勇氣才能往下走,這樣的路況,嚇跑不少遊客!
沿途蕨類多樣性,猶如進入時尚精品街,任君挑選,看得眼花撩亂!
金毛蕨
首先入眼的是三叉蕨科的《金毛蕨》,長在步道陰暗的岩壁裡
外表普普,其貌不揚! 實在是很難引人注意!
其實,它不是那麼容易出現的!
想起我在野外第一次和金毛蕨初相逢,那是在南橫的天龍橋步道
如今已經過十餘載才再次相見!
金毛蕨是石灰岩地質的指標蕨類,對於生長環境很挑嘴,可見它的稀有性!
排灣三叉蕨
「北南澳,南曾文」是我最常進出的兩座原鄉
當年,迷惑於曾文山水的神秘、原始、自然!
上浮台落日垂釣,入黑森林搜尋蕨類,追尋朱鸝、藍腹鷴的蹤影,樂此不疲!
在那裡,隨手俯拾皆是台灣稀有蕨類的傳奇故事---
紅柄實蕨、突齒蕨、澤瀉蕨、二型劍蕨、薄葉擬弗蕨
曾文水庫也是三叉蕨的大本營,排灣三叉蕨就像北部金星蕨科的三毛,到處都是!
如今,再次見到排灣三叉蕨,猶如多年老友重逢,倍感珍惜!
綠柄剪葉鐵角蕨
鐵角蕨科是一種世界性的蕨類
在台灣有四十幾種,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算是一門大家族
鐵角蕨外表都長得很秀氣,很多蕨士對它頗具好感,包括我在內!
在鐵角蕨的成員中,有些外表極其相似,難以辨識,常常魚目混珠!
其中,無配鐵角蕨、剪葉鐵角蕨、綠柄剪葉鐵角蕨
幾乎就像是同一個模組印出來的!
還好的是,綠柄剪葉鐵角蕨極為稀有,不容易見到!
混了十幾年,託婉玲的福,我也是第一次見到綠柄剪葉鐵角蕨!
走了一趟惠蓀林場,填補了我的蕨類版圖
讓人生歲月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美好事務!
婉玲,謝謝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