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一顆「雞蛋」也有那麼 多煩惱,真叫人無法理解?
在北部,「犁記」的《小月餅》和「佳德」的《鳳梨酥》是台北最夯的伴手禮,
每逢過年過節,搶購人潮是人山人海,一排就二、三個小時是常事,搶錢啊!
今年回嘉義,卻見證「福義軒」的《手工蛋捲》威力,
那種盛況超出常理,如非親眼目睹,實在很難想像!
一般,會有黃牛出現的地點,應該是電影院、棒球場或是演唱會才有可能,
還有,有廟會才會有攤販聚集,就像龍山寺、行天宮、北港媽祖廟!
可笑的是,圍在「福義軒」附近的攤販賣的竟然是「福義軒」的《手工蛋捲》,
居然喧賓奪主,難怪店家要貼「公告欄」告知社會大眾,澄清事實,
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搶購場面,實是台灣第一怪事,「台灣第一名」非它莫屬!
「犁記」和「佳德」的盛況,是「逢年過節」,
但是,嘉義「福義軒」的盛況是以「大日」和「小日」來區分,
跟農民曆的吉、兇日,春夏秋冬之季節變換、地球、太陽天體運轉都無關,
「大、小日」是以「福義軒」供應手工蛋捲的口味來區分,
「大日」指的是二、四、六、日販賣口感最好的芝麻蛋捲!
「小日」是一、三、五賣的是咖啡、抹茶、機能蛋口味,
早期,這一帶稱作「鳳梨會社」在日據時期專門製作鳳梨罐頭的工廠,
每到「大日」這個社區,就瀰漫一股詭異的氣氛,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兆,
清晨五、六點就有人在排隊值班,
聽說都是6、70歲的老人居多,扮演黃牛來值班賺差價,
搞不清楚,還以為吃蛋捲可以預防百病延年益壽!
「福義軒」的店面狹小樸實,店內常常擠爆,萬頭鑽動,每人只限購兩包,真苛!
「大日」排隊的人潮,綿延數百公尺,蔚為奇觀!
「小日」人潮則有數十公尺之多。
「福義軒」的門市除販賣商品之外,還得和這群買手玩起「諜對諜」的鬥智遊戲。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排隊的人潮有一半是值班的黃牛,亦稱「買手」,
從門市賣出---買手---樁腳(收購)---山頭(網路團購、通路商)---消費者。
也有自立門戶的「樁腳」就在附近擺攤子,賣給趕時間的外地遊客,賺取走路工。
偶爾,在排隊的人潮,就會聽到「買手」互相凸臭、幹敲,還有派系和山頭之爭!
因為「福義軒」的手工蛋捲改變當地社區的生活型態,變成一個複雜的生態,
在當地,有自己的生活節奏,當「買手」幾乎變成一種全民運動!
一家餅乾店能影響在地人的生活習性,在台灣絕無僅有,真不可思議!
「福義軒」的網路團購經過層層的代工,賣的比門市還貴,
消保官說:「不犯法,自由市場,自行取捨!」
人潮帶來錢潮,附近逐漸變成一座趕集的市場,
賣包子饅頭,賣蔬菜----都來湊一腳共襄盛舉。
蛋捲,是一種美食,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