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之美,隱藏在冷冽孤寂之中
同時也是俄羅斯的一座藝術文化名城
在《凱薩琳宮》和《冬宮》的歷史過往中
幾乎可以完整勾勒出《聖彼得堡的美麗與哀愁》!
沙皇的皇宮—《冬宮》現在已成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隱士盧博物館》
保存著數以萬計的世界藝術珍寶
包括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然而,俄羅斯帝國投入不計其數的財力,蒐集世界藝術瑰寶
妝扮出華麗耀眼的《冬宮》,也相對反應帝國的糜爛奢華
最後依舊走入獨裁政權宿命輪迴的結局!
《冬宮廣場》最顯眼的建築物莫過於矗立在廣場中心的《亞歷山大柱》
它豎立於 1834 年,高 47.5 米,紀念俄國於 1812 年戰勝法國拿破崙
然而,在《冬宮廣場》扭轉世界命運的一幕
該是1917年的那一把革命之火,燃起列寧共產主義的星火
使世界時勢風雲變色,風風火火地燃燒一個世紀之久
直到如今,雙方依然對峙著!
地處高緯度天寒地凍的《聖彼得堡》,一直和戰爭、革命糾纏不清
極地低溫的氣候,曾幫助俄羅斯擊退侵略者
但不利於農業的生產,農民吃不飽,無法生存
也間接顛覆統治者政權,自然成為共產主義的溫床
19世紀40年代法國《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社會主義學說問世
共產黨老祖宗---《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
將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在俄羅斯發揚光大!
因此,做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聖彼得堡》
就無法逃避命運的糾葛,三次革命叛亂都始於此!
《1905年革命》「血腥星期日」
東正教神父帶領二十萬人群眾到《冬宮廣場》和平示威
以表達勞工階層與社會底層人民的困苦
與遭受到的欺壓,請求沙皇進行社會改革
後來,士兵後向群眾射擊,保守估計約1,000人傷亡
血腥鎮壓引起公眾的憤怒,俄國人民不再寄望沙皇
一連串大規模的罷工在各地發生
《1917年二月革命》結束了俄羅斯君主制和近300年《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海軍巡洋艦炮擊《冬宮》
在《列寧》帶領《布爾什維克》黨徒占領《冬宮》
蘇維埃共產黨也由此崛起,接管政權統治俄羅斯
並由此向全世界放送,進入第三世界顛覆傳統禮教,推翻資本主義政府
形成雙方對抗數十年之久,直至1991年蘇聯政府解體!!
十八世紀中葉,彼得大帝之女–《伊莉莎白女皇》
為紀念母親《凱薩琳一世》,任命-《拉斯崔理》仿凡爾賽宮的設計樣式
建造一座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式風格的宮殿-《凱薩琳宮》
宮外天藍城牆佐以綠野公園,散發出無與倫比的貴族氣息
天藍色的宮牆搭配白玉般的窗櫺,金碧輝煌耀眼無比的《黃金大廳》
以及鎮宮之寶,最具傳奇且獨一無二的《琥珀廳》
宮內,並藏有數以萬計的藝術珍品,值得細細品味!
可惜的是,如今見到的,皆是二次大戰《納粹德國》入侵
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一役,遭受巨大的破壞,於戰後一磚一瓦辛苦重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