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義大利,就像台灣的春天,很會變臉,是標準的春天後母臉
帶著浮雲遊子的浪漫心情,踏著愉快的腳步
夜晚搭乘泰航先飛到"曼谷"再轉往 "義大利"
在沉悶而長久飛行中,捲縮的身軀在熬過14小時之後,總算可以得到解放
翌晨,終於飛抵《義大利》的首都—《羅馬》
我來了,這個擁有璀璨歷史文化的美麗國度 !
有人說:沒有來過《羅馬》,不要自稱是一個重度旅行家!
我不是什麼重度旅行家,我只是喜歡到處走走,用雙腳體驗未知的世界
這次來,心中的期待,希望像捷克、奧地利、瑞士的景色能留給我驚豔的回憶!
我選擇十二天的行程,希望一次看個過癮 !
出了羅馬機場我們就往南方移動,奔往《龐貝》古城
《龐貝》在公元前七世紀開始建城,後來落入羅馬的手中
整個遺址約一平方公里,城內街道密集,居民生活奢華糜爛
在當時是一座非常繁華的城市
卻在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後
一夕間,整座古城被火山灰、熔岩所淹沒,在地底沉睡千餘年
直到公元17世紀為修造水渠,無意間發現龐貝的遺物
才使《龐貝》古城再度回到人間
三溫暖浴場
三溫暖浴場
最熱門的景點---妓女戶
神殿、圓形劇場、妓女戶、麵包坊、三溫暖浴場是參觀的重點
而最紅的景點當數妓女戶,牆壁上還保存多幅原版春宮畫
遠方的山頭就是《維蘇威火山》
在那個年代就有斑馬線的設置
目賭龐貝古城的荒涼景象,那似乎是一種沉默的啟示
在一夕之間降臨的天災,任誰都無法預測
就像台灣八八水災將高雄縣小林村在傾刻之間化為烏有
“山會吃人”這句台灣流傳的諺語,應該是最傳神的詮釋
這句話描述出兩種現象 :
一是祖先從大陸來台墾荒,窮其一生耗在山區裡耕作,直到老死
另一種是碰上天災---颱風、地震,土石流就永久與青山長在了
當你走過歐洲之後,將台灣和歐洲兩者相比較
從板塊、地形、地質、植物、生物、氣候,海洋等因素來看
台灣所處的地理環境,只能說,太複雜了!
午後,在《龐貝》市區享用的是義大利披薩,味道真的不錯!
現場還有吉他演湊,展現拉丁民族的熱情和歌藝
聽說,在旺季郵輪靠岸時,一個中午必須接待2000人的用量
說實在的,前菜、主食、甜點總共才三道菜,菜色簡單又快速
所有上菜又是外場把食物捧到桌旁夾菜分發,像是在發救濟金似的
難怪能翻上好幾番,這,簡直是賺翻了!
那些做工繁雜,料理程序瑣碎的中餐、日式、法式料理,在這裡是”賺無呷”!
《維蘇威火山》
《阿瑪菲海岸》位於"蘇連多半島"南側,道路沿著斷崖絕壁海岸線開闢
陡峭的山壁與蔚藍的海岸景色極為迷人
這條藍色公路道路狹小又曲折盤旋,沿途座落不少濱海小城
尤其是掛在峭壁,層層疊疊的各式建築,教人看得目不轉睛,嘆為觀止!
依山傍水景色絕佳,到了夏季一房難求,真是人間樂土
住在這麼有特色的渡假旅館裡,也真叫人捏一把冷汗
我想,地震這個名詞在這裡可能用不到吧 !
居民的停車位就在上方的馬路旁
每天出入要上下坡,順便鍛練身體,這裡的老人可能不用維古力吧
我很懷疑,居住在沿岸的居民是不是海盜的後裔?
否則早期何必隱藏在這麼偏僻的海邊,渡其一生!
在《阿瑪菲海岸》公路開車,一路閃閃躲躲
見縫插針是必要的技術和開車共識
義大利司機的開車技術實在不輸台灣的計程車
不隨便按喇叭,任意發脾氣有很好的駕駛修養
這一點我承認比臺灣人好得多了!
別小看《阿瑪菲海岸》,它還是人生必遊50景點之一
電影《天才雷普利》,即是以《阿瑪菲海岸》為背景
在1997年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遺產
在義大利動不動就是世界遺產,看久了也不覺得稀奇
因為有太多的文化古績,等著排隊登錄!
看來,有動盪不安的多元歷史,也不是一件壞事!
《阿瑪菲》小鎮的主教堂,極度展現迴廊之美
在小鎮廣場嚐到第一口義大利的冰淇淋,好吃!
夜晚,我們落腳在民謠之鄉----《蘇連多》小城
《歸來吧!蘇連多》《聖塔路西亞》著名民謠,就發源於此
民謠佐以義大利美食是今夜的重頭戲
眾人皆沉醉在南歐風情之中
飯後散步在《塔索廣場》,身處異鄉更能感受浪漫的情境
美麗的夜晚,在台北我們早已事先預約和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