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不見,《金瓜寮溪》的景色和生態真叫人刮目相看
坪林,這地方曾是填補多少年輕歲月的郊遊景點
闊瀨、三水潭、灣潭、黃舉皮寮----皆是露營、烤肉假日踏青的去處
但從翡翠水庫完成之後,坪林變成水源保護區,怕遊客污染水源更是處處設限
尤其在雪山隧道開通之後,更是雪上加霜,遊客銳減,逐漸蕭條沒落
因此,坪林不得不轉型,朝著生態保育的方向前進,幾年下來已略見成效
在新綠的季節,再次踏進《金瓜寮溪》,感覺一股清新的風貌,處處令人驚豔!
在溪旁的森林步道裡漫步,如置身於日本鄉下的味道
這樣的蓊鬱翠綠的情境,令我回憶起初處到日本旅行
遊歷東北的《奧入瀨溪》,眼前所見跟期待有極大得落差
在當下,內心的感覺,總覺得日本人真”碰風”
這樣的溪流、森林環境,在我所走過,所了解的台灣,在山區裡到處都是
尤其是東北角雙溪、牡丹、貢寮一帶的淺山水環境,非常秀麗迷人
不需猶豫的直言,《金瓜寮溪》如今的景色更勝過日本的《奧入瀨溪》
唯一不足的是,缺少晚秋楓紅的景象而以!
這是一條很棒的親水步道,淵潭、淺瀨、緩流、瀑布無一不美!
在台灣,能同時觀賞蕨類和溪流魚類的生態步道,實在不多見
多年來,溪流魚類保育的成果,令人激賞!
《月芽灣》潭邊,只見整群的魚族,如水中潛艦緩緩巡航,等待遊客投餌搶食
溪中的魚群不再是見到人就「阿婆浪槓 」,躲的無蹤無影!
溪哥、紅貓、一枝花、苦花、竹竿頭一群水中精靈在淵潭、淺瀨穿梭翻滾
屬於夜行性的三角姑,也都白晝出來插花搶食
淺瀨的溪石,標識出魚族啃噬岩面矽藻所遺留得擦痕,清晰可見
如今的我,已不再手持釣竿和魚兒鬥智
轉身幻化為耶誕老人,不斷拋出手裡的吐司餵養魚族
一種自然和諧的樂趣,在內心裡不斷的激化
處在這樣的自然天地之中,是何等的幸福
這不就是一直在追求的情境嗎?
《千層塔》俗稱 金不換,被運用於醫學藥材效果極佳
在台灣極為少見有燕尾的標識的《燕尾蕨》
L.K.K的蕨類---雙扇蕨,約在侏儸紀時期就出現在地球
能夠賞蕨、賞魚、攝影、健行、吸收芬多精、陰離子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在坪林遊客服務中心,有接駁公車免費搭載,假日20分一班車,真是太貼心了!
誰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呢!
寫了一堆閒話,最重要的一件事,別忘記在地消費,幫幫忙活絡地方經濟!